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人气周排行榜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热度 10 | 短篇H文 | 上传: 竹水冷 |更新时间:2024-05-03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一    安慧菩萨糅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诸会真净究竟理  超圣行海升彼岸 证得一切法自在  善权化导不思议 无量希有胜功德  自他并利所依止 敬礼如是大觉尊  无等妙法诸圣众 敬礼开演本论师  亲承圣旨分别者 由悟契经及解释  爰发正勤乃参综 今此颂中无倒称赞最胜功德敬申顶礼。以供养三宝及造此论经释二师随其所应。所以者何。此论所依及能起故。佛薄伽梵是契经等一切教法平等所依。无师自悟诸法实性。一分教起所依处故。从此无间圣弟子众依法随学法为依者。法界所流故。经释二师亦契如来所说正法。一分无倒闻思修行。为依止故随而造论。初二颂显示如来应正等觉胜德六义。所谓自性因果业相应差别义。诸会真净究竟理者。显自性义。谓诸佛法身以一切种转依真如为体性故。超圣行海升彼岸者。显因义。谓佛菩提从一切种极喜等十... 
莲花生大师应化因缘经 |热度 6 | 短篇H文 | 上传: 管他三七二 |更新时间:2024-05-03
序  余侨渝三年,有求法者,辄举莲花生大士之法相授。多有以大士之族姓事迹为问者,恐无以徵信而传久远,乃出大十圣迹功德记,口授其义,命人译成汉文,仍附藏文于后,以存其真。  此记为西藏成佛喇嘛登里勇众冷把所造,述大士圣迹功德最为简要。学者既得师傅,又能遵十日之教,精勤修持,则其感应成就无限量也。        中华民国十八年夏历五月既望 诺那呼图克图序于重庆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          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不空海口授          三昧耶戒金刚阿阇黎莲华正觉笔受南无法身常住,三际一如,莲华生上师。南无报身清净,相好无伦,莲华生上师。... 
尤佛教史+张建木译 |热度 6 | 短篇H文 | 上传: 交通工具类 |更新时间:2024-05-03
  多罗那他 著   张建木 译  目 录  摄 颂  第一章 阿阇世王时代  第二章 妙臂王时代  第三章 妙弓王时代  第四章 圣者优波崛多时代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  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  第八章 毗伽多阿育王时代  第九章 第二迦叶时代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  第十一章 大莲华王时代  第十二章 第三结集时代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  第十四章 婆罗门罗睺罗时代  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  第十六章 佛教首次遇敌及其恢复时期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  第十八章 马鸣阿阇梨... 
清朝四大冤案 |热度 7 | 短篇H文 | 上传: 不受约束 |更新时间:2024-05-03
杨乃武与小白菜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 
因明史上的几个问题 |热度 10 | 短篇H文 | 上传: 两块 |更新时间:2024-05-03
沈海波  一、小引  因明学向为人们目为绝学,研究者不多,即便是在因明学初入中土、最为鼎盛的时期,研究的人数和研究的成果也相当之少。台湾湛然寺水月法师《中土因明二期概略》曰:“唐代,译输移流,群僧探究,岂属偶然。一代盛世,研究因明者约38人,注述78部。”[1]这种研究的规模,与当时庞大的佛学界相比较,实在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近代以降,因明绝学渐显复兴之势。但对于因明学史而言,有关的研究还是不足。近五十年来,学者们关于因明学史的研究论文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较有价值的也仅有数篇,如:虞愚《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2]、吕澂《因明学在中国的最初发展》[3]、沈剑英《因明学的产生、发展和东渐简论》[4]等。... 
静心:狂喜的艺术 |热度 12 | 短篇H文 | 上传: 无组织 |更新时间:2024-05-03
静心:狂喜的艺术osho著绪论 静心:庆祝的艺术我们训练儿童去集中(focus)思想、去专注(concentrate),因为没有专注,他将来就不能应付生活。生活要求这样,头脑必须能够专注。但是,一旦头脑能够专注以后,它就变得很少有觉知了。觉知(awareness)意味着有意识(conscious)但并不集中在一点的头脑,觉知是对正在发生的一切的一个意识(consciousness)。专注是一个选择,它屏弃了专注对象以外的一切东西,它是一个狭窄化(nar-rowing)。如果你走在街上,你就必须窄化你的意识才能走路。你无法经常地觉知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因为如果你觉知到正在发生... 
盲人算命50项绝技大公开 |热度 6 | 短篇H文 | 上传: 辩论 |更新时间:2024-05-03
《盲人绝密算命技术50项》是盲人先生走江湖以此立威,靠此打招牌,征服人的绝招。一般算命先生若八字算命基础不牢,若掌握了《盲人算命绝密技术50条》便可以震撼住有些民间高手,所判之事神奇、精确令人难以置信。所以《盲人绝密算命技术50条》要好好掌握。它主要是断八字一些死律。逢之即应,百不失一。这50条内容包含广,例如:如何知道人家是()腹产所生。如何知道人家是养子。如何知道人家是参军的?等等。都有其固定信息,都有一些死律子。许先潮教授就是告诉你真东西。让你看后,有顿悟之感,让你实际预测水平大大超越于常人。超越于现代某些名人。当然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名人大多是自封是什么易学家,大师之类。他们的实际水平很多都不如民间一些高手、盲人、民间有些高人往往铁口直断,精细精确度往往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掌握了很多江湖秘诀,才高人一筹。... 
禅定锻炼百句 |热度 11 | 短篇H文 | 上传: 精灵王 |更新时间:2024-05-03
禅定的锻炼,总纲领的一句话就是,一切行事作务(包括打坐)念念分明。静坐只是锻炼禅定的方式之一,并非唯一的;日常生活随时保持念念分明、摄心不放逸,才是重要的修定口诀。把心关在当下眼前,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久了,就成为禅定。一个人真正的定力,其基础必须建立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历缘对境当中。如果个性很清醒、个性很沉着、思想很冷静,永远保持在一心一境的个性上,这样的人,他的定性才能够成就。当一个人彻底没有座标──是非真假已忘却,仍要永无止境地锻炼意志力。人生在世苦难免,只要一懈怠,痛苦就源源而来。定力深,对苦的抗拒力会较强──越苦越坚靠禅定(定力强则扭转力亦强)。... 
内观基础 |热度 13 | 短篇H文 | 上传: 匆匆 |更新时间:2024-05-03
目 錄壹、馬哈希西亞多略傳 / 明法比丘撰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著參、內觀禪修:基本和進階練習 / 馬哈希法師著.林武瑞中譯肆、七淨門與禪觀諸境(十六觀智) / 馬哈希法師著.智如比丘中譯伍、習禪者報告指南 / 班迪達法師著陸、緬甸內觀禪修道場簡介 / 空法師 張慈田-壹、馬哈希西亞多略傳 /  明法比丘 撰  馬哈希西亞多(Mahasi Sayadaw, U Sobhana Mahathera 1904-1982 。按:「西亞多」是對教授禪法的法師或長老比丘的稱呼)對上座部佛教教義與內觀禪法有深遠的影響。他出生在上緬甸雪布的謝昆村(Seikkhun, Shwebo)。雪布曾是緬甸前王朝的首都。他六歲的時候,開始在村裡的一所寺院學習經教,十二歲時出家為沙彌,法名為梭巴納(Sobhana,意思是具足優雅和莊嚴),在二十歲時(1923年)受具足戒。由於他的聰穎過人與認真學法,緊接著三年,順利通過政府舉辦的初、中、高三級的巴利文考試。1928... 
帝国化"语境中谈"核心价值观"-文 |热度 9 | 短篇H文 | 上传: 抵制日货 |更新时间:2024-05-03
[加入收藏]  [管理入口]  首页 | 文章 | 研究生读书 | 本科生读书 | 在线投稿 | 学者文集 | 旧版怀恋 | 文章索引 文章首页 | 理论探讨| 政策评论 | 调查研究 | 三农动态 | 思想评论 | 三农之外 | 中心动态 | 专题 | 搜索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思想评论 >> 社会思潮 >> “帝国化”语境中谈“核心价值观”2007-02-12 21:18:08 作者:旷新年 来源:天益社区 点击:0 评论:0条【字号:大 中 小】 评分等级:0“帝国化”语境中谈“核心价值观”帝国正在我们的面前出现。——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 
大乘起信论 义理新探 |热度 9 | 短篇H文 | 上传: 桃桃逃 |更新时间:2024-05-03
傅偉勳美國天普大學教授頁次:118~147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117頁提要本文試用自創的「創造的詮釋學」方法,重新探索《大乘起信論》的多門教義、深層義蘊與根本實義,藉以發現能予繼承並發展此一論書既廣又深的大乘哲理的一條新時代佛法理路。創造的詮釋學分為五個步驟或層次,即「實謂」、「意謂」、「蘊謂」、「當謂」與「必謂」。在「實謂」層次,通過版本考証、原典校勘、作者傳記…等等歷史文獻的嚴密考察,儘量忠實客觀地理出作者以及原典的本來面目。在「意謂」層次,須在「實謂」的話語或... 
  侍者惟因笔录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们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 
108摄大乘论义章 |热度 7 | 短篇H文 | 上传: 谁与争疯 |更新时间:2024-05-14
攝大乘義章卷第四斷結義七門分別(一釋名。二體性。三治斷差別。四觀行同異。五退不退分別。六品數多少。七治斷位地)。第一釋名。言斷結者。結謂結縛。惑智諸障於界內界外繫縛行人不得解脫故名為結。攝大乘云。若人修行離欲欲界見身被縛在色界中。乃至修行出無色界見身被縛在阿梨耶中。斯乃縛義即結義也。斷謂斷除。明諸聖人以三乘道為斷諸結縛故曰斷。結蓋乃約證就斷以立其名。斷謂所證。結即所斷。第二體性者。斷結法體。大莊嚴論云。二分捨用。一障分。二治分。障熟須捨。如癰熟須潰。治熟須用。如食熟須噉。論復說云。轉依有離有得。離謂離二障。得謂得二智。今具而說有其三義。一者能斷。三乘聖道無流慧焉。二者所斷。惑智二障諸煩惱也。三者所證。謂真如數滅也。此中三義俱含四諦。初道諦。第二苦集。三是滅諦。... 
唯识名词解 |热度 6 | 短篇H文 | 上传: 南方网 |更新时间:2024-05-14
(一~五划)于凌波居士著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许多唯识学名辞,并不具备于一般...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 |热度 7 | 短篇H文 | 上传: 曾氏六合网 |更新时间:2024-05-14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徐东来  内容提要:“真唯识量”是玄奘法师印度游学“学满将回”时为反对正量部而作的一个量式,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大乘唯识学思想和丰富的因明学理论。本文就永明延寿《宗镜录》中对“真唯识量”的解说进行分析,突出法相宗衰微之后,佛教各派对教下学理包括对因明理论的基本传承。从中可以看出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大胆论议,本来是为了弘扬佛教义学,走出“不立文字”的偏执,在客观上却对因明理论的阐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因明 真唯识量 延寿  作者简介:徐东来,男,1965年6月生,哲学博士,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我们知道,在我国,因明的研究发展是与法相宗(或曰唯识宗、慈恩宗)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唐朝,玄奘法师到天竺游历经年,带回了六百五十八部经论,其中有关因明的就有三十六部之多。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事,后世也有《西游记》来传颂大师... 
佛教"七因明"辩学体系 |热度 9 | 短篇H文 | 上传: 当当当当 |更新时间:2024-05-14
姚南强 近年以来,国内的各种论辩赛几成时尚。论辩成为锻炼思维及公关能力的重要手段,各种关于论辩的书刊也应运而兴。但严格而言,论辩学是一门横跨学科,其中交融有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美学、公关学、心理学等诸多内容,构造一个现代的论辩学体系仍然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课题。其实,在古代科学尚未分化之前,就有很多古典式的论辩学体系。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专设有“论辩篇”,中国的先秦有“墨辩”,而在中古印度,佛教在与外道及内部各宗的论诤中更是形成了比较严密的论辩学体系,自《方便心论》之后,大乘瑜伽行宗的《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提出的“七因明”更具有典型性。《瑜伽师地论》(以下简称《地论》)是由无著托弥勒名而作。无著是北印度富娄沙富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四、五世纪,是大乘瑜伽行宗(有宗)的创始人。其著述极丰,被冠之为“千部论主”,而且又极善辩。所谓“七因明”分别是指:“一、论体性,二、... 
共3587本 当前第222/225页 << < 221 222223 224 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