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Holiness: Its Nature, Hindrances, Difficulties, and RootsCreator(s): Ryle, John Charles (1816 - 1900)Print Basis: London: James Clarke & Co., Ltd.CCEL Subjects: A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LINESSITS NATURE, HINDRANCES,DIFFICULTIES, AND ROOTSBYJ. C. RYLE, D.D.Foreword by D. MARTYNLLOYD-JONESJAMES CLARKE & CO., LIMITED6 WARDROBE PLACE, CARTER LANE, LONDON EC.4THIS EDITION 1952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慧能禅师门下的另一高足玄觉,他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俗姓戴,字道明。关于玄觉的出生,《祖堂集》卷三说他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迁化,春秋三十九,依此上推,则玄觉当出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而《宋高僧传》卷八与《景德录》卷五所载玄觉迁化的年代与《祖堂集》无异,但曰其春秋为四十九,依此上推,则玄觉的出生又在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六六五年)了。玄觉龆年剃发,以孝行著称,居温州开元寺,并孝养母、姊二人于寺,因而屡遭人诽谤;后来其母亡故,而玄觉仍然未抛弃其姊,以故更遭人诽谤。在这种情况下,有东阳神策禅师①劝玄觉觅师授印。玄觉因于三十一岁那年南行礼慧能禅师,问对契旨,因得六祖印可,遂留曹溪一宿,此后玄觉遂以“一宿觉和尚”著称(在《祖堂集》卷三,玄觉传的标题就是“一宿觉和尚”),那则著名的“一宿觉”公案,成了天下丛林的美谈。对此,《景德录》卷五曰:...
主持人:尊敬的老法师我们继续向您请教。要想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那么世间的人会去寻求一种很好的政治体制,来作为保障,我记得您有一个跟别人很不一样的判断,您不喜欢民主体制,我在最早,我作为一个观众,看到这儿的时候,想现在还有人不喜欢民主体制,大部分人会这么说。可能有人也会说,老人家也会有糊涂的地方吗?后来我本人发现,您讲的是一个真理。那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提起。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是在西方不好,还是在中国不好?老法师:中国人的智慧居世界之首,毛病就是不团结。这就肯定中国老祖宗既然有这么高的智慧,老祖宗他们是团结的,不团结的是现代的中国人。中国古时候,伦理就是天然的团结,所以团结这个名词,是从外国传到中国来的,中国本身没有。...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二七第一天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今天是2007年12月2日星期天。第二个佛心七的第一天。昨天圆满结束了第一个佛七。大家很辛苦,很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带着不同的因缘来打七。主七师父给禅修的坛城进行了调整。经过护七师和护法居士的辛苦工作,我们大家克服感冒,发热,拉肚子等病兆。终于...
唯识学上色法的认识养 辉 作者养辉法师,中国佛学院唯识学硕士,现留学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 绪 言 有色、色法、色蕴,用现代的词汇就是物质现象。从三界来说,欲、色二界都有物质这种存在形式。物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古往今来,人们都要面对着它;也引起了许多哲人的思考,乃至在西方的哲学史中,有所谓唯物、唯心之说。从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物质所发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其研究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就知识方面来说,物质所呈现出来的知识面貌,是为基础知识,也是正确的知识,甚至决定着非物质研究途径所获知识的正确与否,并对其发生多方面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利弊的反思,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现在对生命科学、心理科学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随着廿一世纪的到来,有人认为是信息革命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是东方文明复兴的时代。...
印光大师编辑 福建莆田广化寺 寿康宝鉴人未有不愿自己。及与子孙。悉皆长寿安乐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则适得其反。诚可痛伤。故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与否者居其多半。不慧绝无救世之力。颇存寿世之心。爰增辑刊布此书。以期自爱而并爱其子若孙者。得是编而详阅之。则利害之关。明若观火。内而戒勖子孙。外而戒勖同伦。又祈展转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获寿康。是所馨香而祷祝者。人从色欲而,故其习偏浓,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经爱民之故,即夫妇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冀免误送性命之虞,其慈爱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国家政令不复提及即父母与儿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数少年,误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阅世数旬,见闻颇多,不禁悲...
鸳梦醒来-佛家超越爱海情波/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爱从哪里来 在美籍俄罗斯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中,情场老手、放荡浪子汤姆·雷克维尔轻松地回答了一群妓女在魔鬼授意下的嘲弄性盘问,但当最后被问及什么是爱时,却顿然哑口无言: 幽灵: 最后一个问题:爱是…… 雷克维尔(旁白); 爱 这宝贵的词像一块灼热的炭,它使我难以启齿,使我的灵魂恐惧。 幽灵: 不回答?我的学者答不出来? 雷克维尔(激烈地): 是的 我无可奉告。 这里所讲的爱,是指发生在男女两性之间的那种恋情。雷克维尔虽然经常被爱并欣然以爱回报,但他却回答不出爱是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在我们的生活中:谁没有爱过或被爱过,谁没有堕大过情网,谁没有耳闻目睹过形形色色的恋情事件,然而谁又说得清爱是什...
韩廷杰一、八门二益略解商羯罗主著《因明入正理论》的第一首偈如下: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①。 此中悟他(使他人觉悟)和自悟(使自已觉悟)就是二益。此中能立(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成立起来)、能破(能够破除对方的观点)、似能立(错误的能立)、似能破(错误的能破)、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则为八门。能立与能破能够起悟他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似能立和似能破不可能起悟他的作用,为什么称为悟他呢?因为立论者的目的是要悟他,所以仍然称为悟他。同样,现量和比量能够起自悟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似现量、似比量不可能起自悟的作用,因为立论者的主观意图是自悟,所以仍然称为自悟。关於八门的内容,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一解释如下:“一者能立,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二者能破,敌申过量,善斥其非,或妙徵宗,故名能破。三者似能立,三支互阙,多言有过,虚功...
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遇到感官对象时,感官接触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当他人说到我们不喜欢的事时,嗔恨便生起;若说的是喜欢的事,我们便感到快乐。这就是修行的所在,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来修行呢?这才是重点。若只是一味地追逐快乐、逃避痛苦,我们可能至死都见不到法。当欢乐与痛苦生起时,如何运用佛法而从中解脱呢?这才是修行的要点。 当人们遇到不如意事时,通常会封闭自己。例如受到批评时,可能会回答:"别烦我!为什么责备我?"这是封闭自我者的反应,而那正是修行之处。当他人批评时,我们应该聆听。他们所说是真的吗?我们应该敞开心胸去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也许其中是有意义的,或我们自身确实有值得批评之处。他们可能是对的,但我们当时的反应却是恼怒。当他人指出我们的过错时,我们应心怀感激,并努力改进自己,这才是智者的作风。...
虚云老和尚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
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 三月的嘉陵江,风寒水冷。初春的柔风,虽然吹绉了一江绿绸,但留给浩森江面的,仍然是冷冽和寂寞。 川北苍溪城南与间中之间的塔子山下渡口边,很远很远的峡谷平坝里,到处搭盖着简陋的工棚。新砍的杉树、青杠树支起一张张调残的褐色篷布,有的木架子上则搭盖着树皮或茅草。人们在工棚内外急匆匆地来来去去,搬运着笨重的木棒和木板。幽深暗蓝的丛林里,这里那里突然响着“叮叮当当”、“乒乒梆梆”的敲打声与锤击声.. 早晨,红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满怀心事地从总指挥部来到一号工地,查看部队造船的情况,身材瘦长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陪同着他。由于张国焘是个胖子,肥头大耳,加之步子走得急,又翻过几座大山,他那白皙的脸面已经开始沁出热汗来了,气喘吁吁。于是他不得不解开棉衣的扣子,摘下军帽,捏在手中。而精干的徐向前却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好像散步来到这里。...
──十年二月在杭州幽冀会馆讲── 唯者,遮格拣除之义。识者,明了分别之义。离识非有,在识非无,立唯识名。即识之唯,离识无余,故言唯识,是持业释。言三十者,为简二十,亦颂数名。合名唯识三十者,持业带数释也。又、唯识为所诠,论为能诠,云唯识三十之论,依主释;亦可谓带数依主释。又、唯识三十即论,持业释也。 又、明了分别之识有八: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眼识明了分别色尘,耳识明了分别声尘,乃至意识明了分别法尘,末那任运了别妄执内自我相,阿赖耶任运了别根身器界及种子。一切诸法,离识俱无。又有立六识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P654] 、如俱舍论。九识者,于八识外立第九庵摩罗净识,如梁朝真谛。本论则唯有八识,奘师谓第九祇是第八异名也。虽然,此皆依俗谛言,非真胜义。真胜义者,法即真如,平等一味,超过数量,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