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0 小澂一 中国佛学,自唐五代以后日趋衰落,直到近代,又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单看当时的大家,出家的法师有谛闲、圆瑛、印光、虚云、弘一、太虚、法尊、印顺、巨赞等等,在家的居士有杨文会、欧阳渐、吕澄、王恩洋、韩清净、周叔迦、袁焕仙等等。他们几乎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各个宗派,而且更有的是会通各家,另立新说。 为什么佛教那个时代能重放异彩?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看有两个。一是佛学自身的衰弊日益加深,到清末时已经相当严重。而恰在此时,西方思想随着物质文明涌入,越来越严重地冲击着包括佛学在内的传统思想、信仰。佛学在两者的合力之下,必然会发生反动。可以说,那时的大家,无论是否自觉,都是对这两方面的危机作出了回应。欧阳竟无(渐)是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位,他的佛学思想一直自觉地回应着佛学的危机和机遇。...
顶礼供养归依当来下生弥勒尊佛!!!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一日)恭逢弥勒菩萨诞辰纪念日,谨依有关文献介绍弥勒菩萨,以作纪念。弥勒菩萨“弥勒”是菩萨的姓,梵语弥勒,正译音为梅怛利耶(Maitreya),华言慈氏,号阿逸多。因菩萨多劫以来修慈心三昧,如偈说:“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慈心教化众生,所以又称慈氏菩萨。本经说:弥勒菩萨出生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初出生时,便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相好。有一天其父邀请相师为菩萨相命,相师想知道菩萨出生时瑞相,其父说:“其母性格向不调柔,自怀子后,存心仁慈。”相师说:“因受菩萨影响有此现象,所以取名慈氏”。有一次,阿难曾问佛,弥勒为何名慈氏?佛即叙说慈氏过去本生因缘:无量劫前,南赡部洲有一大国王,名达磨流枝,译云法爱。当时,有佛号曰弗沙,时有一比丘入慈心三昧,身相安静,放光照耀。王即询问此僧修何定而有此种瑞相?比丘说...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讲于深圳甲、修证法要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
唯識二十論述記卷上翻經沙門基撰 唯識二十論者。筏蘇畔徒菩薩之所作也。題敘本宗有二十頌。為簡三十。因以名焉。昔覺愛法師。魏朝創譯。家依三藏。陳代再翻。今我和上三藏法師玄奘。校諸梵本。睹先再譯。知其莫閑奧理。義多缺謬。不悟聲明。詞甚繁鄙。非只一條。難具陳述。所以自古通學開而靡究。復以大唐龍朔元年。歲次辛酉。六月一日。於玉花慶福殿。肇翻此論。基受旨執筆。其月八日。詳譯畢功。刪整增訛。綴補紕闕。既睹新本。方類世親。聖旨創興於至那。神容重生於像季。哲鑒君子。當自詳之。然此論本。理豐文約。西域註釋。數十餘家。根本即有世親弟子。瞿波論師。末後乃有護法菩薩。護法所造。釋名唯識導論。印度重為詞義之寶。爰至異道嘗味研談。我師不以庸愚命旌厥趣。隨翻受旨。編為述記。每至盤根錯節之義。敘宗迴復之文。旨義拾釋。以備提訓。更俟他辰。方冀翻譯。工虧化畢未果便終。遂使玄源見擁而無披。幽靈守昏而...
发行者的话本「交通记录」是一位在中国八十多高龄老弟兄的谈话记录。他常接待各地前往寻求交通之神的儿女,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实际情况而供给适时的话语,其中有属灵感觉的发表,有实际问题的解答,……叫许多寻求者遇见神,得着神生命的供应,里面对主的道路更清楚。它不是一般事先预备好的讲章,乃是按当时圣灵的引导而有的交通,所以它没有题目,其中涉及的范围也甚广泛,但信息的中心乃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为应诸多弟兄姐妹的需求,经老弟兄同意,将他们近期交通的记录,稍加整理后付印,供爱慕主者取阅。欢迎个人或团体免费索取;若需邮寄者,函索即寄。本记录文字,欢迎部份转载,但请赐知发行者,并于付印时说明出处。...
八字强弱鉴定法八字强弱与用神日干代表命造本人,人的身体有强壮瘦弱之别,亦有不强壮也不瘦弱者,也有外强而实弱者,外弱而实强者。日干也有强弱之别,也不不强不弱者。八字中其余七个干支围绕着日干,于是便发生一系列的关系,这此关系,其直接影响,就是日干是强?是弱?或不强不弱?日干之强弱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得地与不得地、得势与不得势、得气与不得气。衡量一个八字日干的强弱,是学习八字算命最基本的功夫,“八字日干的强弱”,通常简称为“八字的强弱”,所谓旺八字,弱八字,均是指日干而言,而非针对八个字而言。以日干为我,而八字中各干及各支中所藏五行与日干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生我(正印偏印)、助我(比肩劫财)、克我(正官七杀)、我克(正财、偏财)、我生(食神、伤官)。...
略谈对三性思想的认识心 悟 内容简介:三性思想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作者在将三性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三性与中道、唯识的关系,以及悟入三性的方法和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中道 作者简介:释心悟,比丘尼,闽南佛学院第六届届毕业生。 前言 三性思想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也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三性概括了整个佛法,如太虚大师所著的《唯识总抉择谈》, 即是用三性的思想来抉择大乘佛法三个体系的。他说:大乘三系中的中观宗般若思想,是立足于遍计所执性,因中观宗破而不立,横扫一切,故专讲空;唯识宗是根据依他起建立的,故专讲有;真常唯心系讲真心、如来藏,故立足于圆成实。由此说明三性包括一切佛法。...
《禅与悟》 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运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禅的目的是教人:学着将现实世界的八热地狱,转变为清凉国土的七宝莲池;试着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三业,转化为自利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禅与悟》 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圣严法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他是江苏省南通县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一九四七年,到上海静安佛学院读书。一九四九年,受战争影响,随著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十年,官拜少尉通讯官,于一九五九年奉准退役,二度出家,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为他剃度,法名圣严。...
太虚大师讲述 佛教经律,说二处学:一曰比丘学处,是指比丘应学习的律仪言,规定若者应作,若者不应作,使所有如法出家的比丘大众,都轨纳在这个范围内。一曰菩萨学处,这是把范围更扩大开来,除包括比丘学处外,且统贯世出世间一切阶位渐进为菩萨的学习,是指依菩萨应作不应作的规律,成为学习菩萨心行的基础,其弘深广大,较前者倍增殊胜。现在所要讲的是——菩萨学处。 一、菩萨学处释名 “菩萨”的名称,人人都知道;但其真正的意义,多数殊不了了。通常人率以偶像代替菩萨,如见泥塑、木刻或浮雕、金铸、绘画、纸扎的形像,都叫菩萨,甚者指洋囡囡为洋菩萨,这是含有错误的,而后者更成为习俗的最大错误。要知偶像中固有菩萨的像,但也有比菩萨更高阶位的佛像,也有较低的古圣先贤的像,甚至有牛鬼邪神的像,不能笼统地都称之为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