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麦彭仁波切 [1]著索达吉堪布译那摩格日玛吉果卡亚何名入耳之刹那,菩提道中不退等,能赐无量胜德者,无量光佛护此众。于此,凡一切有缘者,最胜之所求,是不住有寂之涅盘。无难而易获此求之殊胜方便,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此殊胜方便之原由为:依佛陀之誓愿力,易生极乐世界;已往生之所有菩萨,均是一生成就者;且诸善逝之无垢圣教中宣说,住于无量刹土之一切诸佛,皆再再称扬极乐世界具超胜其他净土之无量功德。欲生彼净土,《无量光佛净土功德庄严经》宣说四种因,即此经云:“阿难陀,若诸众生再再观想如来身相,积累众多无边之善根,发诸菩提心,为往生彼净土而发愿、回向,彼等临命终时,于自前即能现前如来、应供、正等觉阿弥陀...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南传菩萨道(上)第二章:稀有的佛出世第二章:稀有的佛出世第四章:须弥陀出家第五章:授记第六章:省察诸波罗蜜第七章:杂集第八章:十八不生处南传菩萨道(下)第一章:布施波罗蜜第二章:持戒波罗蜜第三章:出离波罗蜜第四章:智慧波罗蜜第五章:精进波罗蜜第六章:忍辱波罗蜜第七章:真实波罗蜜第八章:决意波罗蜜第九章:慈波罗蜜第十章:舍波罗蜜 南传菩萨道(上) 第一章:礼敬与原意2 我以最高的敬意顶礼佛陀。有如过去诸佛一样,他的出现是稀有的;在人、天与梵天三界里没有与他同等的伙伴;作为信他的众生的归依处,以及拥有一切的荣誉、美德与素质。(除了八个各自的特征3,即:寿命、高度、家族、修苦行的时间、身体的身光、出家时所用的交通工具、菩提树与金刚座的面积)。...
善見律毘婆沙 序品第一 簫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南無諸佛 若人百億劫 不可思議時 為一切眾生 往至疲倦處 正為世間故 南無大慈悲 由法難知故 從生生世間 稽首頭頂禮 甚深微妙法 破裂壞消盡 無明煩惱網 若戒定智慧 解脫具足行 懃修功德者 眾僧良福田 我今一心歸 頭面稽首禮 歸命三寶竟 至演毘尼義 令正法久住 利益饒眾生 以此功德願 消除諸惡患 若樂持戒者 持戒離眾苦 說曰。律本初說。爾時佛在毘蘭若。優波離為說之首。時集五百大比丘眾。何以故。如來初成道。於鹿野苑轉四諦法輪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作者已訖。於俱尸那末羅王林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平旦時入無餘涅槃。七日後迦葉從葉波國來。與五百比丘僧。往俱尸那國。問訊世尊。路逢一道士。迦葉問曰。見我師不。道士答言。汝師瞿曇沙門。命過已經七日。瞿曇涅槃諸人天供養。我從彼得此天曼陀羅華。迦葉...
万善同归集序 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绯鱼袋沈振撰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积纳而久。圣不可知者。在乎积修而勤。矧妙觉垂言。玄通立教。苟一豪而向善。可三界以超尘必也寤寐真诠揄扬觉路。庶渐磨而成熟。亘钻仰而克勤。抑则非圣非凡。在迷在悟。欲深跻于圣域当遽革于凡心。匪一事以薰陶必多门而练习。或教言曲妙标佛陇之徽猷。或禅理深融蔼曹溪之淑誉。不可执空而离有。不可背实而从无。要释权宜爰归实相。权实既了虚空可存故。达者转物以明心可言妙用。迷者按文而滞教。岂谓通方。或克荷于经龙。或坚持于律虎。或瞻礼睟容之谨愿。或绕行净室之勤渠。或口诵尊名。或心观乐土。或供以蒲塞无重富以忽贫。或施及擅。波无增好而减恶。事如均等利亦优隆。凡依律依禅当资乎介福。造经造像必藉乎多为。莫谓有已之贤即心而佛。从凡超圣未有...
简论佛学的辨证思维 胡晓光 作为一种理论必定有其逻辑方法,佛学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佛学理论广大精深,且宗派繁多,当然各宗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反言之,正因各宗逻辑方法不同,所以才形成各宗哲学理论体系的差异,虽然在方法与体系上各宗存有差异,但各宗在本质上又有共同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都用辩证法。辩证法是万有的理念,当它呈现在主体人的精神上时,它就是一种辩证思维,作为一个能思的主体人,辩证思维就是其最高智能.只有在辩证思维中,主体与客体,能思与所思,心与物才能得到同一性解决。佛学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辩证法,它与传统中国哲学辩证法不同,与西方哲学辩证法也不同,可以说只有佛学辩证法才是彻底的辩证法,作为万有的理念的辩证法,当它被主体人自觉地感知到时,这个主体心态就是一种辩证思维过程。这种辩证思维所呈现的内容就是万有的本性,即缘起性空的辩证...
热 益西森格 著 多识 洛桑图丹琼排 译 甘肃民族出版社 这是一本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的生平传记。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译者前言 这是一部藏传佛教密宗大师的生平事迹,诚如书中所说“虚构夸张捕风捉影事,/智者正人君子所鄙视。/今将所见所闻亲历事,/据实写成‘普闻天鼓声’”那样,是真人真事的历史传记。书中的主人公热罗杂瓦(汉语即“热译师”,全名热罗多吉扎,简称热罗),是藏传佛教伟大的佛学家、高僧和大成就者,为十一世纪初去印度和尼泊尔学法的藏族译师中的一个,是把大威德(即大怖畏)系列密法引进藏地的五大传承系统中热系的首传宗师。大威德五大传承系统是:热系、觉系、象系、摩系和纽系。其中热氏家族一脉相传之法统,居于五系之首,曾受到八思巴、布顿大师、宗喀巴大师...
目录1 写给你。。。。。。。。。。。。。。。。。。。。。。12 我们的目标。。。。。。。。。。。。。。。。。。。。23 神称罪人为义。。。。。。。。。。。。。。。。。。。34 是神称人为义。。。。。。。。。。。。。。。。。。。95 义与称义者。。。。。。。。。。。。。。。。。。。。136 罪得释放。。。。。。。。。。。。。。。。。。。。。177 本乎恩因着信。。。。。。。。。。。。。。。。。。。218 何谓信心?。。。。。。。。。。。。。。。。。。。。239 信心如何表现?。。。。。。。。。。。。。。。。。。2610 何以因信得救?。。。。。。。。。。。。。。。。。。3111 我不能做什么!。。。。。。。。。。。。。。。。。。34...
前言愿恩惠和平安从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归于你们。朋友们,弟兄姊妹们,我衷心地问候你们,向你们致意。能够跟所有热爱基督的人分享天上各样数不尽的宝贵属灵祝福(以弗所书1:3),是一件很喜乐的事;能够知道这些珍宝是凭着神的大能为我们安全保存的(彼得前书1:3-5)这也是一件乐事。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对付全国范围内教会中出现的一个十分紧急的问题。最近十多年来教会受到本土出现的异端东方闪电的邪恶攻击,并且受害人数仍然在增加着。因此,虽然我们进行了恒切的祷告,求神打败这个恶魔,但我们也早该多作点什么,那就是拿起我们的笔,使用圣灵的宝剑,就是圣经,来参加这场战斗。这封信的目的是试图简要而又有力地揭露这个异端的一些关键性错误和谎言,以便砍掉这个恶魔的头,把他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人彻底忘掉他。...
太虛大師年譜目次 太虛大師年譜目次 太虛大師年譜序……………………………………………………… 編者附言……………………………………………………………… 名號.籍貫.年齡.眷屬…………………………………………… 年譜………………………………………………………………… 清光緒十五至三十四年…………………………………………………… 清宣統年間………………………………………………………………… 中華民國元年………………………………………………………………… 民國三年………………………………………………………………… 民國八年………………………………………………………………… 民國十年………………………………………………………………… 民國十二年………………………………………………………………… 民國十四年………………………………………………………………… 民國十五年………………...
清净道论 觉音造 叶均译 南无婆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陀 序 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 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瞿昙我问汝”。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
鸳梦醒来-佛家超越爱海情波/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爱从哪里来 在美籍俄罗斯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中,情场老手、放荡浪子汤姆·雷克维尔轻松地回答了一群妓女在魔鬼授意下的嘲弄性盘问,但当最后被问及什么是爱时,却顿然哑口无言: 幽灵: 最后一个问题:爱是…… 雷克维尔(旁白); 爱 这宝贵的词像一块灼热的炭,它使我难以启齿,使我的灵魂恐惧。 幽灵: 不回答?我的学者答不出来? 雷克维尔(激烈地): 是的 我无可奉告。 这里所讲的爱,是指发生在男女两性之间的那种恋情。雷克维尔虽然经常被爱并欣然以爱回报,但他却回答不出爱是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在我们的生活中:谁没有爱过或被爱过,谁没有堕大过情网,谁没有耳闻目睹过形形色色的恋情事件,然而谁又说得清爱是什...
——甘露屑序言此《甘露屑》将近三月完成,其间颇感法王智慧深远。听闻法王藏文极为风雅,讲法言辞优美,往往随口所言,他者推敲数日所著亦难及一二,颇有出口成章之辩才语自在。为不辱法王之意境,故此译文采用言简义深之文言形式,虽未必通行于市井,然意竭承法王之文风及深意,令遇者如沐亲教故,虽仍未必能及一二,唯以但为五十步莫为百步之想法而大胆行之尔。有心者反复研磨,虽未必一字千解,但了解其意应不为难,此诚法王之心滴甘露,但莫自弃及厌繁剧尔。以实而论,此译文之难处,非在文言,盖此文已竭力避免生僻用词及文法,所难者约三。一、此文为法王直接讲于多年闻法之僧众者,故众多大圆满及佛法词句颇需基础,无论白话文言,此等处若非上师讲解,常人本不可解。二、藏地语言习惯,多以堆砌华丽及繁复辞藻为尚,大有一句话完成整个讲法之势,故我等汉人读之,颇觉不惯,此亦非文言之咎也。三、藏人日常生活与我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