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3 16:37:50大 中 小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他是我所见过的人类中最美的一位。——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1856-1950)我起初以为大陆最早出版的克氏著作是在两年前,后来有朋友说,早在1992年上海的三联书店就出版过他的文选,书名叫做《生活的问题》,并将该书的译者前言传给我,现介绍给大家,也许更方便大陆的朋友了解这位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评传◎何 隽 陈红梅在历史上,印度佛教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天竺文化依然为我国人民所关心留意,像圣雄甘地、诗哲泰戈尔等在中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来的现代印度,还是有许多思想文化以及人物是我们所陌生的,吉达·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其中的一位。...
三寶無畏王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敬禮諸師長 敬禮地道到究竟 垂訓斯理釋迦王 為攝同分諸有情 略書地道諸建立 今此宣說世出世間無量功德所依根本,地道建立。先當略說三士道建立。此若專為自利,正求後世世間善趣,所立意樂,是殊勝下士道相。例如下士身中,通達死沒無常之心,及斷十不善之戒,由依此道能令彼人往生善趣,故名下士道。若由厭背生死盛事專為自利正求解脫,所立意樂,是中士道相。例如中士身中通達無常等十六行相之心,由依此道能令彼人住解脫位,故名中士道。 若由大悲自在而轉,為令有情皆成佛故,求正遍知所立意樂,是上士道相。例如上士身中大悲心增上意樂,由依此道能令彼人往無上菩提,故名上士道。若是三士所修之意樂,於自身中生中士道,先須於此而修心者,是下中士共道之相。例如通達死沒無常及惡趣苦之慧。若是上中二士所修之意樂,於自身中生上士道,先須於此而修心者,是上中士共道之...
Ahuizotl(水猴) 中美洲神话中的食人水怪,半人半猴,尾部长有一只手,用于攫取水边的人,尤其喜食人的眼、齿和指甲。有时会用自己的哭声把人引到水边,将人抓住。Aitvaras(鸡龙) 立陶宛传说中的“财神”,在室内时像一只公鸡,到了室外则幻化为龙的模样。它在某户人家定居下来后通常不会轻易离开,常会给这户人家带来飞来横财,但由于这些钱财大多是偷来的,因此也会给这家人平添很多麻烦。你可以从魔鬼处购买鸡龙,代价是必须像浮士德那样交出自己的灵魂。 芬兰传说中的恶龙(Ajatar)与它有着相同的渊源,不过这条恶龙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财富,只会生育毒蛇,制造瘟疫和疾病。Al(埃尔) 在古波斯人的传说中,埃尔是半人半兽怪,浑身上下披满毛发,拥有野猪的獠牙,钢铁般坚硬的爪和齿,眼睛象两团烈火,通常居住在沼泽地中,喜食新生的婴儿。在阿富汗传说中,Al是一些长发飘飘的女妖,指甲很长,喜食尸体上的腐...
唐崇怀不久前读到一本有关文学的书,略述书法作文四境,甚得启发助益,省思之余,若将此则运用在教牧证道上,可也甚是恰当。现将感想写下与同道分享。所谓书法作文四境乃指写字作文决非一蹴可得、也非一日可成。有了高人一等的天资才智,乃需累经苦练,努力不息,才能离庸脱俗,到达极境。四境者乃为疪境、稳境、醇境及化境。兹将其应用于教牧证道事工,以解经讲道替代书法文作,略述于后。一. 疪境讲道以写字为例,初学时拿笔不稳,手腕运作不顺,结构不端,下笔不实。故而所写的字非歪即斜,笔划不整,收尾笨拙,是为书法之疪境。此境字体驳杂不一,纵偶有佳作,但就整体而言,仍是毛病百出,难成大局。初学证道者亦是如此。读经灵修听道虽有感动,但灵光一闪稍纵即逝,现学现卖全凭热诚。略有信息却诚是一丝微光,虽有外形结构,但本质上却未能成形有体。或能有慷慨陈词、佳言妙语,但从整体而言却是多有疪漏,思想杂乱,脉络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阿姜查将戒视为心的大守护者,并鼓励所有认真追求快乐与光明人生的人,都要用心持戒无论是在家众的五戒,或出家众的八戒、十戒与具足戒。戒律,即善的行为与话语,能直接让心与法一致,成为定、慧与解脱的基础。 内在的正见必然导致外在的持戒,反之亦然,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若了解因果,明白渴爱与痛苦的关系,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更加调和与自制。同样,若我们的言行是恭敬、诚实与仁慈的,就能创造出内在平静的因,如此将更容易让我们了解控制心的法则与它的运作,而正见也将更容易生起。 阿姜查经常提起的这层关系有个特别的结果,就如他在《世俗与解脱》中所说,一方面既洞见一切世间法(例如金钱、修道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空性,一方面又完全尊重它们。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不过他了解,中道是解答这类难题的同义词。若执著世间法,就会被它们压迫与限制;而若想要对抗或否定它们,将会发现自己陷于失落、冲突与迷...
萨班·庆喜幢 編著 明性法师 中译 量理宝藏论自序 明性 因缘具足后,结果自然产生而毫无阻碍。是本论之要义。因明学不仅印度内道,乃至外道共通采用研究教义之方法。佛教更是三乘共许,从原始佛典乃至大乘经论--中观、唯识皆采取,以诠释佛佛理。研究唯识宗学者,更是不可缺乏之工具,熟练因明学于佛学研讨上,可获取相辅相成之功效。 因明学初创于印度正理派--足自,流传至陈那论师之时,此是属于古因明时期,陈那论师编集《集量论》,创作三支论法以后,是属于新因明时期。乃至法称论师时代,是印度因明之辉煌时期,无论内外道学者,皆具论辩之才华。 中国玄奘法师留学印度,适值印度因明学之辉煌时期,他甚而参予戒日王所主持曲女城之辩论大会,立了一‘真唯识量’而留下历史英名。玄奘法师回中土后,先后翻译了《因明入正理论》与《因明正理门论》是因明学最初引进汉土之初基。然而因明后期思想,...
净土往生传 叙净土往生传 宋福唐飞山沙门戒珠叙 给孤园中圣贤之众毕集。是时众无一辞之请。如来遽然而告曰。过是西方十万亿国有净土焉。其土广博百宝成焉。又曰。众生思焉念焉。求而以生者。皆如愿焉。说者曰。十二分教以罗万有。此乃无问自说之一分也。其义犹何。犹母之拊婴儿不俟其请。但欲顾其手足乳而哺之。腹而拥之也。然如来舍净梵降迦维。其说法者五十年。流慈振毓。随机有授。其间龙天释梵声闻缘觉大菩萨众。弃头目捐髓脑。外于国城珍宝。殷勤三请者非一。如来或辞或默。止止而不说也。有之至是而乃自说。诚悲五浊异生流浪。而不息者长劫。夫将厌五浊。期生于净土。必在乎专念。念言之至以系乎想十六观。所以第资焉。经称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其故何哉。明其始也。举其渐之之谓也。行始于有修。智始于有习。无上极果以始于深心。深心者确乎其不可拔者也。故一念转三涂之苦。十念阶九品之善。此...
藏密真蹤緣起佛法為普度眾生一大事因緣而為釋迦世尊所立教,又以阿達爾瑪佛傳甚深密法而為首始。顯教知之者甚眾,而密教則多不為外人所知。由於諸世相因緣所湊,密法近年逐漸遍傳於世界各地。但亦有一些膽大妄為之徒乘機撞騙於世,以假亂真,創立宗門;或學未圓頓,憑一知半解就自稱宗師者大有人在,蕓蕓眾生致受其惑,繁繁日益增多。無論是在漢地或藏地,還是在其他地方,只要細心觀察即可自見真偽,若詳讀本書各篇,即可明見真相。為正本清源,使更多有緣眾生免入歧途,得聞萬劫難遇的藏密真踪,茲特將有關密宗正規的基礎知識、密宗的源流、密宗各派教法的真相、學密必遵之教誡以及師資考證和甚深密法的部份內容匯集成書。此書中部份篇章採自佛教內部發行書籍,所有篇章均出自高僧大德手筆,或為大德們親歷所見,或為大德們親身體修,或為大德們親行所證,且其法義亦是諸大德同體共鑒之道。真踪密法早有遺篇於世,但往往不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