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高氏通史论丛》第1章血缘始祖神农炎帝一、神农炎帝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原后代共同的远祖,同称“人文初祖”。由于年代长远,他们的古迹经口耳相传,加上人为敷衍文饰,故非常空中楼阁。司马迁作《史记》,非常审慎、严谨。他以《五帝本纪》开篇。开始叙述炎、黄二帝。他声称:“百家言黄帝,其文观驯。由于以讹传讹,言大家殊。他几经筛选,“择其言尤雅者”,以汗青笔调,大要记述两位“人文初祖”的古迹。“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世衰,诸候相侵伐,毒辣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惯用兵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这里,叙述了黄帝的来由及神异的生长进程。紧张的是,他指出了神农之世是在黄帝之先的一个世代。《国语•晋语》叙炎帝与黄帝的干系日:“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
瑜伽論問答卷第一 論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多武峰增境賀聖造伽第十三遁倫記第王。第百一條。第四遍造(天元四年十一月)。依初不定地。於安住心。應正取相。謂青瘀相等此說五識性不定故。於境馳流貪等生起附此所疑。五識言含如來五識。如來五識或從眼根入於正受。或從耳根入於正受。既入正受。豈非定地。何故總說名非定地。謂正識身。答(云云)問。進云。勞釋文有二釋。初釋云。前十五界唯有漏故。知如來無有五識意云。佛無五識。是餘二乘凡夫五識(言也)後釋云。如來亦有。無漏五識恒在定故。非如餘異生二乘等且就初釋。若云如來無五識者。成所作智為何識轉乎。此釋。成所作智或第六識。或第七識問。此釋非理。若第六識及第七識為轉。即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為何識轉耶。若第六識或第七識二智並生有於一心中惠並生之過。若第六識或第七識唯為成所作智。不為妙觀察智平等性...
-我认识顾顺章是在1932年初。那时中统派到顾顺章身边做秘书的王思成,大概是奉中统的旨意,打算为顾顺章做媒。王将此意告诉了手下一个工作人员吴洪林。吴回家对其婶娘谈起此事,这位吴老太太与我家是近邻,便向我母亲提起此事。当时我在读中学。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后,母亲拿了顾的照片给我看。我出于好奇,就答应与顾见面。 见面后,顾顺章给我的印象是个子矮点,人长得还英俊,挺神气,能说会道,见多识广。那年我19岁。他看上去大我好几岁,显得老相。他自尊心强,为避免不愉快,我一直未问过他年龄。直到1983年秋李强同志专程来上海见顾的遗孤和我,在谈话中我才知道顾属马。顾的女儿顾利群(小学退休老师)说:顾属马,腊月三十日生,当是公历1907年2月12日。...
(1)(注一)──二十年二月在厦门涌莲精舍讲── 此论是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关于他们的历史,研究佛学的人,大概都是知道的,所以现在略去不谈。此论共计有三十颂──在印度四句为一颂,好比中国之诗,故此论是用一百二十句的五言句之所构成的。但唯识、另外有二十三颂而举其大数言之的二十论,及其余唯识义章等,拣别此唯识是三十颂论的一种,故名三十论。此论、无论字面和内容,所发挥者都在唯识,所以叫他做唯识论。佛典原来有经律论之三藏;此论不是经和律,而是摄在论藏中的论,故名曰论。 关于唯识之所以然的道理,原是在本论颂文中正要说明的,不过在未说明之先,应当把平常人对于唯识一名所生的误会和谬解,下一个明白的纠正。 [P691]...
侍者惟因笔录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们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
序希伯来书的作者曾论到一群因信心忍受苦难的人,他称他们为“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对彭柯丽女士,我亦有同样的感觉。神免去她的死,将她当作礼物留给我们这一代。我们不但能由她身上支取灵感,她也成为我们勇敢的榜样。我们实在很难将柯丽奉献的生活讲解得清楚。世上还有许多爱神的人,他们身受逼迫之苦;柯丽女士却带着智慧与优雅的步伐,行过这条逼迫的火途,留下一个真正“殉道者”的标记。因为她爱耶稣,因为她肯为十字架的缘故完全地献上自己,她才能行过人类最污秽的一章历史,将饶恕的真义彰显给世人看。正如圣经上所说的:“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柯丽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基督受苦的精神成为她生活的榜样。...
( 取 自 〝 即 將 公 開 〞 部 份 )本 頁 目 錄:唐 譯 略 本唐 題 最 當全 經 八 品明 所 觀 境立 三 無 性辨 能 觀 行顯 所 得 果唐 譯 注 解藏 文 譯 本瑜 伽 行 派唐 譯 略 本 《 解 深 密 經 》 , 五 卷 , 唐 玄 奘 於 貞 觀 二 十 一 年 ( 6 4 7 ) 在 弘 福 寺 譯 出 。 相 傳 此 經 梵 文 廣 本 有 十 萬 頌 。 今 譯 是 其 略 本 , 一 千 五 百 頌 , 譯 文 分 八 品 。 在 唐 譯 以 前 , 此 經 曾 經 譯 過 三 次 : 一 、 劉 宋 元 嘉 中 ( 4 2 4 ~ 4 5 3 ) , 中 印 度 求 那 跋 跎 羅 在 潤 州 江 寧 縣 東 安 寺 譯 , 名 《 相 續 解 脫 經 》 , 一 卷 , 只 有 最 後 兩 品 。...
敦珠法王开示1979年5月19日于伦敦 无论如何修,俗义谛和胜义谛皆是相依而存在的,就如同方便与智慧、经验与空性。修习加行即是方便。在最后上师相应法中,上师与你合而为一,禅修安于万法究竟的本质上。 上师能指出道,并为修行道上的所依,因此在修习任何法之前,我们要先顶礼上师。 然后观人身是难得、自由与暇满,人身是解脱道上的根本。其次观无常与死亡,万法不离无常并趋向死亡。一个人即使死了也无法解脱,必须继续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出生,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之苦的原因。再来我们深思这些,不管造了善业还是恶业,因果业力是不坏的。以上称之为"罗缍南奇:四种转心向道的知见",目的在于使我们厌离轮回,转向修行。因此了解这些对于加行十分重要。就好像播种之前必须先犁田一样。...
作者:赵冰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概述 怏怏华夏大国走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康乾盛世"的光辉渐渐落下帷幕的时候,没落的大帝国迎来了挑战,腐朽的清王朝进入了中国的近代史,这场百年近代史是从一个名叫鸦片的毒品开始的,1839.6.3清朝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禁绝鸦片烟,给了西方第一个兴起的资本主义大帝国英帝国以口实,终于在1840年六月下旬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表面是因为鸦片问题引起的,实责是因为贸易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资本的积累所需要而把"胃口"伸向了东方古老的大帝国,1842.8.29终于以清政府的软弱妥协而签订了中英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就被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1845年开放上海租界,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压迫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要民主,要自由,要和平的历史,1841年的广州平英团运动敲响了中国...
妙境长老生平简介 美国法云寺禅学院创办人上玅下境老和尚,东北黑龙江省龙江县人。生于一九三○年正月,于公元二○○三年四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秩晋五,僧腊五十七载,戒腊五十六。 入道因缘 师俗姓王,家人虔信佛教,好善布施;而其二叔亦出家,法号觉道。师常至二叔的庙上随众作课,故接触佛教之因缘甚早。 师八岁至十六岁于私塾研习《四书》、《古文观止》等汉文课程,奠定坚实之中国古文基础,建立后来研读汉文佛典的优势。十六岁后转读正规中学,接受英数理化、世界史地等现代课程的熏习。 佛学院参学时期 1946~1956 十八岁,在二叔引导下,就读吉林市观音古剎佛学院。是年十二月初八,依止惺如老法师薙发出家,法名妙智,号仁奇。一九四七年农历三月,赴长春般若寺戒会,依倓虚老法师受具足戒。其后,战乱动荡中,佛学院停办。一九四八年正月,师展转赴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止倓老学习,心中充满希望...
作者:陈终道 文章来源:书籍 点击数:314 更新时间:2004-4-15先知何西阿有不少美妙的喻句,精简而涵义丰富地描述神的大爱及人的愚顽与败坏,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在此选述七句,作为对全书的摘要精读。一 再爱淫妇经文:何3:1经文本身已经解明,神要先知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象征神一再爱他的百姓以色列人,虽然他们偏向别神,对神三心二意,就象歌蔑离开先知何西阿去爱她的情人那样,神还是爱他们。只有我们的神,就是那用自己的血买回我们的主,会用“淫妇”来比喻对他心怀不专的子民;因为只有这独一的真神这么深切地爱我们,不愿眼见我们投向各种偶像的怀抱去。按历史的事实,当时先知的妻子歌蔑不安于室,跟随了她的情夫而去,甚至堕落至被贱价出卖,身价还不如奴婢。按摩西律法,一名奴婢若被别人的牛触死,可获银子三十舍客勒(出 21:32)但歌蔑的身价却只值十五舍客勒。这种身价通常是比奴婢更卑贱的娼妓的身价。身...
章力生目录:封面人物(图文)“真理斗士”章力生第一章 生物学家的宗教观 ? 1. 阿伽西(Agasiz,Jean Louis) ? 2. 林诺斯(Karl von Linnaeus) ? 3. 雷约翰(John Ray)第二章 科学家的宗教观 ? 1. 牛顿(Sir.Isaac Newton) ? 2. 惠斯登(William Whiston) ? 3. 英国科学会 ? 4. 帕斯卡(Blaise Pascal) ? 5. 万尼瓦尔(Dr.Vannevar Bush)第三章 天文学家的宗教观 ? 1.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 2. 赫希尔爵士(Sir John F.W.Herschel)第四章 地质学家的宗教观 ? 1. 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 ? 2. 赖爱尔(Sir Charles Les Lyell) ? 3. 赫富密勒(Hugh Miller)...
修心法要-利器之轮法护尊者原著永楷法师、满华法师合译序 显密融合的时代原序卷一卷一 跋卷一 注解卷二卷二 后记序 显密融合的时代张骏逸印度佛教历经千余年的演变,在八世纪后蕴育出次第井然、体系完备的密教系统。由于十世纪中叶后回教徒持续近百年的入侵北印,导致佛教大师们相继播卷西藏,此一系统的精华于是被妥慎而完善地保存在西藏佛教中。民国四十八年(一九五九年)之后,藏传佛教匆促而冒然地跃进了国际舞台。西藏佛教得以在西方世界发扬。长久以来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偏重于传法灌顶等宗教仪式的实践,忽略了义理已经实践要旨的讨论,因此造成了对藏传佛教的误解,这种误解需由佛教界、学术界等各方面的人士一齐努力来化解。这样必能带动佛教界重视藏传佛教,重新研究藏传佛教中义理及实践的部分,给予它一种新的定位,如此不但能为传统的中国佛教注入新的血液,对信徒而言也一定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