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 三月的嘉陵江,风寒水冷。初春的柔风,虽然吹绉了一江绿绸,但留给浩森江面的,仍然是冷冽和寂寞。 川北苍溪城南与间中之间的塔子山下渡口边,很远很远的峡谷平坝里,到处搭盖着简陋的工棚。新砍的杉树、青杠树支起一张张调残的褐色篷布,有的木架子上则搭盖着树皮或茅草。人们在工棚内外急匆匆地来来去去,搬运着笨重的木棒和木板。幽深暗蓝的丛林里,这里那里突然响着“叮叮当当”、“乒乒梆梆”的敲打声与锤击声.. 早晨,红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满怀心事地从总指挥部来到一号工地,查看部队造船的情况,身材瘦长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陪同着他。由于张国焘是个胖子,肥头大耳,加之步子走得急,又翻过几座大山,他那白皙的脸面已经开始沁出热汗来了,气喘吁吁。于是他不得不解开棉衣的扣子,摘下军帽,捏在手中。而精干的徐向前却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好像散步来到这里。...
攝大乘義章卷第四斷結義七門分別(一釋名。二體性。三治斷差別。四觀行同異。五退不退分別。六品數多少。七治斷位地)。第一釋名。言斷結者。結謂結縛。惑智諸障於界內界外繫縛行人不得解脫故名為結。攝大乘云。若人修行離欲欲界見身被縛在色界中。乃至修行出無色界見身被縛在阿梨耶中。斯乃縛義即結義也。斷謂斷除。明諸聖人以三乘道為斷諸結縛故曰斷。結蓋乃約證就斷以立其名。斷謂所證。結即所斷。第二體性者。斷結法體。大莊嚴論云。二分捨用。一障分。二治分。障熟須捨。如癰熟須潰。治熟須用。如食熟須噉。論復說云。轉依有離有得。離謂離二障。得謂得二智。今具而說有其三義。一者能斷。三乘聖道無流慧焉。二者所斷。惑智二障諸煩惱也。三者所證。謂真如數滅也。此中三義俱含四諦。初道諦。第二苦集。三是滅諦。...
慈诚罗珠堪布 讲述上师法王仁波切曾说,他把《佛子行》听了三百多次,为什么听这么多次呢?因为佛子行里面讲了很多很多佛、菩萨的伟大的行为,再三地听再三地思维,发愿自己尽快能够行持这样的行为,希望自己的心相续得到一些加持,就听了这么多次。菩提行讲的是菩萨的行为,我们作不到,可以发心愿,现在不行也没问题,慢慢学。以前有一个鬼魂附在人身上,他说他们常常在害众生,但是听到其他人念佛子行后,他在七天之内他不想害众生,七天之内他的心里有慈心悲心,七天之内他没有恨众生的心,可见佛子行有很大的加持。此论的作者无著贤论师,因为他有很殊胜的菩提心,所以在他周围旁生的心里也就得到了加持生起慈心悲心。他附近的猪和豺狼一起玩,麻雀和毒蛇也在一起玩,有这样的奇迹。《佛子行》的作者是这样的大菩萨,佛子行讲的也是很伟大的菩萨行为,所以它有这么好的加持,上师都要听三四百次,那么我们也要多听。听了以后自...
1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an. , 2006 第13卷第1期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13 No. 1 唯识种子断论徐 东 来(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唯识种子理论是关系唯识学整个理论存亡的关键,自其成立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从纯学理层面来看,种子不同种类的划分与种子本质的规定之间具有某些不可协调的成分,这种不协调的内容对我们如实理解种子的地位与作用带来一些难处,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与我们今天对唯识思想本身的内容未能全面、 关键词:佛教;唯识;种子 中图分类号: B946. 3系统掌握有关。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
《如何消除煩惱》2000/07/14 玅境長老宣講於法雲寺佛學院各位同學,各位居士:我很多年來講開示的時候很少寫稿,但是這一次在台灣,或者說是心血來潮吧!有幾位同學約會在新竹福林堂,給我出個題目;這個題目不是我出的,是同學出的題目,我就把所要講的寫出來。寫出來之後,又有其他的地方請我去講開示,我還是講這個,另外還有一個稿。我們現在在座的同學,有多少位在台灣我在講的時候也有聽過。但是這個稿我現在再重講,我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對我有所幫助;就是我講的有些地方,不如理的地方也可以告訴我,或者你們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討論。這是一共分十一段。第一段。一煩惱為何義?何故欲消除?能擾亂其心,不得安樂住。發動諸惡業,令...
目录: 绪论 本论 第一章 大乘各宗述要 甲 历史 乙 所依的经论 丙 判教 丁 主要的教义 戊 行证 己 果位 第二章 小乘各宗概要 甲 历史 乙 所依的经论 丙 主要的教义 丁 行证 戊 果位 第三章 述律宗 甲 历史 乙 所依的律典 丙 判教 丁 主要的教义 戊 行证 己 果位 结论 绪论 原来佛法的目的是求「觉悟」;可是在求达到「觉悟」底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许多途径,也可说是求达目的底方法和历程。在佛教底目的上,原是一样;在途径上,自不妨有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禅净真言戒律俱舍成实等宗的不同。所以法相宗的求觉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历程;三论宗求觉悟,有三论宗的方法和历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佛法既有了这许多的途径,於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这许多的宗派。...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开示 “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 一句弥陀当然是我们所皈依的境,什么是弥陀?当中有观想、观相、持名,古德开示我们末法众生心思散乱,观想、观相很难成就,以名号为所观境最为简易和稳当。所以我们根本的皈依处、根本的法宝是名号,来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 所以在我们整个修行过程的所观境,不管是礼拜,不管是经行,不管是静坐,你的身体动作有所变化,你的所缘境永远是佛号。佛号怎么去忆念呢?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念”,念从心起,它是从你皈依的心情生起的。我们去忆念,一定要有个所观境,然后来创造个声相,或者是四字或者是六字,然后再把它听回去。念、诵、听,这样就是一个专注的力量,一句弥陀念诵听!慢慢我们达到成片,十句成片三三四,我们把佛号十句当成一个循环。印光大师也说“三三四”,分成三段,念三句、念三句、念四句,产生一种固定的韵调、相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