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尘居士 (原载于《禅》刊1996年第6期)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间,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
目录戒篇自序……………………………………(009)法语……………………………………(010)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一戒律乃为道德之本……………………(010)持戒律行 以无我精神服务社会……(011)戒律制定的源起………………………(013)受持三皈 依教奉行…………………(015)了义皈依与非了义皈依………………(017)自灭贪嗔痴 亲证八正道……………(022)大愿语录………………………………(024)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二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025)皈依目的为成就佛道…………………(029)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032)止持戒律 息灭三毒恶径……………(035)...
第一章 库茹之野视察军情 1.兑塔茹阿施陀王问道:桑佳亚啊!我的儿子们和潘度诸子陈兵圣地库茹之野,跃跃欲战,他们做了些什么? 要旨:《博伽梵歌》是关于神的科学,历来广为流传。《给塔摩哈特密亚》(Kita-mahatmya,旧译《梵歌礼赞》)总结了这门科学,并指出人须在圣主奎师那的奉献者的帮助下精读《博伽梵歌》,潜心揣摩其本义,不掺杂丝毫个人动机及见解。阿尔诸那就是例子。他直接从圣主聆听《博伽梵歌》的教诲,获得了对《博伽梵歌》清晰透彻的理解。一个人如果有幸在使徒传系中,不加别有用心的解释,弄通《博伽梵歌》的话,便胜于学习所有韦达智慧和世上所有的经典。你会发现《博伽梵歌》包含了所有其他经典的内容,而且你还将在《博伽梵歌》中找到其他经典所没有的内容。这就是《博伽梵歌》特别的标准。这是完美的有关神的科学,因为它是由至尊人格神圣主奎师那直接讲述的。...
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无量劫前有一现喜劫,当时有一世界名极乐世界,有一如来名如山王如来者出世说法。此时有一转轮王名为善严,拥有一千太子。整个世界人寿长达七亿年。 国王、一千太子、众王妃都对如山王如来恒作种种财物供养,且常常闻受佛法,并皆发无上菩提心。最后,所有人众均获安忍境界。 恰在此时,有一说法上师名为法幢大师者,诚心赞叹发菩提心与出家功德。善严国王早已对世间安乐及国王权势不再贪执、爱恋,一听大师如此讲法,就更欲在佛前出家,并最终亲得如山王如来开许。 国王随即问众太子道:"你们当中有谁愿当国王,并令众生皆行持善法?"太子们则异口同声答道:"我等皆欲出家,不愿以在家身份做此类事情。请父王勿舍弃我们,孩儿亦想出家求道。"国王不安答道:"若你们都出家学法,四大部洲众生则无依怙矣。你们中有谁能不顾自己利益、对众生具坚定悲心,这种人真应当主持王政,并引导众生行持善法...
神学探讨选自《释经书与释经》演讲二作者/司布真翻译/文睿《教会》2007年1月总第三期( https://churchchina/ )在向你们介绍了解经家后,我现在一定要向你们强调其中一种最实际的使用他们的方法,就是你们自己在事奉神的聚会时,在众人面前公开讲解圣经。古时候的讲道和现在相比,讲解圣经所占的份量要大得多。我想,初期基督徒的讲道大部分是对旧约圣经长长的段落作解释;当教会可以得到福音书,以及保罗书信的抄本时,传道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发表演讲,使使徒的教训深入人心,这演讲的主心骨会是一整段的圣经:那时可能只有一点点我们在现代讨论时所用到的分段,标题和要点的痕迹,但是那教导人的会跟着在他面前打开的一段经文的意思走,一边读一边解释。我想情况是这样的,因为一些早期的基督教敬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犹太人会堂的敬拜模式上的。我是说一些模式,因为我想主耶稣给了他的门徒脱离陈规和礼仪的自由,每一...
--摘自《楞严咒疏》清.续法大师第一会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 .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 (我今礼敬皈命,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南无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 (皈命一切诸佛大佛顶首)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 (皈命诸大菩萨至心承事贤圣)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皈命一切圣众、三世正遍知觉)娑舍啰婆迦.僧伽喃 (敬礼大辟支佛)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 (敬礼大阿罗汉)南无苏卢多波那喃 (敬礼须陀洹)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 (敬礼斯陀含)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 (敬礼阿那含)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 (敬礼过去未来现在诸圣贤众)南无提婆离瑟赧.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
智悲光 尊者 造丹增嘉措活佛 译blh.hk/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InfoContent003.html?InfoPublish_InfoID=c373e91ce522cfc68fee5fa81ae3a419顶礼一切遍知! 如是寻求解脱与一切遍知果位之补特迦罗,当以种种方便法积资净障。一切遍知因通达方便及具足大悲心之故,能使日常一切所行皆成累积无量善法之方便。为欲利益劣慧修行者,复将彼法之精要汇集于此。 清晨醒来时,愿一切众生于无明中清醒; 随后起床时,愿一切众生获得如来色身; 穿著衣服时,愿一切众生著诸善知惭愧之衣裳; 整衣束带时,愿一切众生与善根紧密相连;...
智敏法师 注:本文发表于《台州佛教》1999年总128期上 佛教界当前突出的矛盾,正如赵朴老所说,是合格僧材的奇缺,在浙江省佛协第四届代表大会上,从各地佛教界提出和反映的情况来看,对人材的发展与培养已成本届会议的一个重点问题。“道藉人弘,法依人住”,佛教兴盛的根本,在于合格僧材的辈出,故如何培养出具足正信、教行兼备、严持净戒、真才实学的合格僧材,是关系到佛教兴亡的关键。本人就历年来从事僧伽教育所总结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体会,在此向大家做个介绍: 本人一贯是从事于僧伽教育的,早在五台山清凉桥学法时,从62年伊始,为本寺一些年青僧人讲过一部《俱舍颂疏》,为培养佛教人材,迈开了第一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佛教事业恢复,本人就从事于各地佛学院的教学工作,有厦门南普陀、莆田广化寺及四川宝光寺等佛学院。从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佛学院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学行不统一。佛学院是...
第一部分 1.庄子到过北极吗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
第一日 一天新似一天“内心(里面的人)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四16)有一个功课,是所有初蒙恩的基督徒需要学习的,就是每天与主耶稣交通的绝对需要。可惜这功课在基督徒生活刚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人来教导他们。在初得救的人中,也很少有人明白这件事。一个基督徒必须认识:他所接受的恩典,无论是罪得赦免,蒙神悦纳成为神的儿女,或是在圣灵里的喜乐,都只有借着天天与耶稣基督自己有更新的交通,才能得以保持。许多基督徒所以冷淡退后,就是因为不认识这个真理,且没有清楚的教导。他们抵不住世界的试探,也胜不过他们的旧天性。虽然他们竭力抵挡,也尽他们所能的事奉神,但他们却没有力量。他们从来还没有真正抓住这个秘诀:就是主耶稣要每一天从天上继续的在我们里面作工。但主这工作却有一个条件,就是我们每天必须给衪时间来分给衪的爱和衪的恩。请记得,每天花时间单独亲近主耶稣,乃是生命长进和刚强不可少的条件。“到我...
-赵炎男人之于绿帽子,往往引为奇耻大辱。有道是:“老婆如衣服,兄弟似手足”,电视剧《虎胆雄心》里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谁动了我的衣服,我就砍谁的手足”。老婆背着丈夫偷汉子,是男人的都不会无动于衷,要么迁怒于老婆,要么对偷情的汉子咬牙切齿,这就是男人对绿帽子的基本态度。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并非所有的男人都对绿帽子感冒,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做了皇帝的男人,明知自己的老婆偷汉子,却佯装视而不见,非但不责怪,还有意成全,其心胸之畸形、性情之罕见,让人感觉莫名其妙。高湛的正宫皇后叫胡氏,在历史上也算小有名气,姿色一般,偷汉子却很有一套手腕。本来后宫女人与朝廷外臣是没有机会接触的,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虽鸡犬相闻,却老死不得往来。偏巧高湛喜欢玩一种握槊的棋戏,由此开始宠信善于此道的西域胡商和士开,不但封了管,还引为平生第一知己,经常带他入后宫玩乐。于是,胡氏偷汉子的机会来了...
班玛乐夏嘉措著 索达吉堪布译殊胜本师上师莲花生,教藏持明成就者之前,祈祷汝等以大悲威力,愿救重罪有情离恶趣。蒙受本尊上师之劝请,以极清净发心撰此文,但愿诸位莫违佛陀语,猛厉发誓断恶而行善。在此,对吸烟饮酒以及屠杀野生动物之过患作概括性的阐述。先以确凿可靠的佛经论典中所说的教义为依据,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 一 饮酒之过患世尊曾经亲口说过:“十分酷爱饮酒者,于自与他皆无利,酒令丑陋遭诽谤,如哈拉毒莫饮之。”《念住经》中云:“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嚎叫地狱。”《宣说戒律经》中云:“饮酒者将堕入烧热地狱。堕于此地狱之众生长达数千年中受煎熬之苦。”此等诸多佛经中对饮酒的过失都有宣说。又如《毗奈耶经》中云:“草尖露珠许酒亦切莫饮,倘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非彼本师也。”《宣说善恶经》中说:“今生饮酒后久睡不醒,死后转生饮铁液之地狱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