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收藏日排行榜

心灵鸡汤(1) |热度 9 | 短篇H文 | 上传: 卖吻 |更新时间:2024-05-29
美国幽默作家霍尔摩斯有次出席一场会议,席间他是身体最为矮小的人。霍尔摩斯先生,一位朋友脱口而出:你站在我们中间,是否有鸡立鹤群的感觉?霍尔摩斯反驳了他一句:我觉得我像一堆便士里的铸币。铸币面值十分,但比便士一分体积小李查·L·伊凡斯由自己做起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安德列耶夫以下这段话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热度 13 | 短篇H文 | 上传: 水王 |更新时间:2024-05-29
第六卷序《剑桥中国史》第六卷译名的翻译说明于下:中文译名依然采用威妥玛-翟理斯拼写法(Wade-Gilis sys-tem),在现有拼写法中,这是英语写作中最常使用的翻译中文文献译名的拼法。有一些例外情况,将在下面加以说明。日文译名依然采用赫伯恩拼写法(Hepburn system)。蒙古文译名采用田清波创制的拼写法,见《鄂尔多斯字典》,卷 3,《古代蒙古书面语词汇索引》(北平,1944 年)。稍有变化的是将田清波拼法中的 q 改为 kh,r 改为 gh,■改为 ch,■改为 sh,■改为 j。藏文译名采用萨拉特?钱达?达斯《藏英大词典》(加尔各答,1902 年)... 
济群解深密经 与唯识思想 |热度 8 | 短篇H文 | 上传: 竹水冷 |更新时间:2024-05-29
 提要: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  胜义谛相品  无自性相品  分别瑜伽品  地波罗密多品  如来成所作事品  一、一切种子心识  二、诸法唯识  三、三性三无性  四、五姓各别,无姓不能成佛  五、一乘方便,三乘真实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有六部,其中最重要者当推《解深密经》,在唯识学创立过程中,许多重要理论都渊源于此,是学习唯识宗必读的经典。  《解深密经》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二种:一、广本,有十万颂;二、略本,有一千五百颂(见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二)。汉地但传略本,先后有四译:  一、刘宋元嘉年中,求那跋陀罗(功德贤)在润洲江宁(今镇江)东安寺译出。一名《相续解脱经》有一至二卷,相当唐译《解深密经》后二品;一名《第一义五相略集经》(见嘉祥大师《法华玄论),此经已散失了,从经题看,当为唐本《胜义谛相品》的异译,因为第一义是胜义谛:五相,《瑜伽师地论》所引《解深密经》,... 
"+诸+行+无+常+"+的+宇+宙 |热度 11 | 短篇H文 | 上传: 美丽心点 |更新时间:2024-05-29
“ 诸 行 无 常 ” 的 宇 宙王 恩 洋    编 者 按 : 该 文 摘 自 我 国 现 代 著 名 佛 学 家 王 恩 洋 先 生 于 1957 年 在 中 国 佛 学 院 讲 课 时 撰 写 的 教 材 《 佛 学 通 论 · 实 相 论 》 。 全 书 共 9 章 , 凡 10 万 字 , 本 刊 仅 发 表 其 中 第 一 章 。 作 者 从 佛 教 时 空 观 和 动 静 观 入 手 , 多 方 面 地 揭 示 了 宇 宙 运 动 的 实 质 或 实 相 。 即 使 在 科 学 日 益 发 达 的 今 天 , 该 文 对 于 我 们 认 识 宇 宙 、 人 生 乃 至 自 我 都 不 无 启 发 意 义 。    上 下 四 旁 为 宇 , 往 古 来 今 为 宙 , 这 是 宇 宙 的 本 义 , 相 当 于 今 时 所 说 的 空 间 与 时 间 。 但 此 处 所 说 的 宇 宙 , 不 是 指 的 空 洞 形 式 的 宇 和 宙 , 而 是 指 的 在 整 个 时 空 中 无 量 的 具 体 事 物 , 总 略 言 之 曰 宇 宙 ; 在 佛 法 里 所 说 的 有 情 世 间 和 器 世 间 ... 
新唐书昭宗哀帝本纪 |热度 10 | 短篇H文 | 上传: 千顷寒 |更新时间:2024-05-29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也。母曰恭宪皇太后王氏。始封寿王。乾符三年,领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僖宗遇乱再出奔,寿王握兵侍左右,尤见倚信。文德元年三月,僖宗疾大渐,群臣以吉王长,且欲立之。观军容使杨复恭率兵迎寿王,立为皇太弟,改名敏。乙巳,即皇帝位于柩前。四月戊辰,孙儒陷扬州,自称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奔于庐州。庚午,追尊母为皇太后。韦昭度为中书令,孔纬为司空。乙亥,张全义陷孟州,李罕之奔于河东。成汭陷江陵,自称留后。辛卯,朱全忠及秦宗权战于蔡州,败之。五月壬寅,赵德諲以襄州降,以德諲为忠义军节度使、蔡州四面行营副都统。六月,阆州防御使王建陷汉州,执刺史张顼,遂寇成都。韦昭度罢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兼两川招抚制置使。十月,... 
禅悦---快乐呼吸16法 |热度 9 | 短篇H文 | 上传: 雨霖铃 |更新时间:2024-05-29
第一部分 1.序:完整与深化的禅修指导你手上拿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比丘撰写的禅修手册。作者阿姜布拉姆是研究、修行并精通佛法的现代西方人,如今,他要为认真修行的人贡献出他的所学、所思、所感。我相当随喜于阿姜布拉姆以自身的丰富经验,来指导修行者的发心。他以佛陀所教导的方式来指导这条增长禅那与洞见的道途,用以帮助弟子们渐次觉悟。一行禅师、佛使比丘、孙伦法师等大师们的教导皆各有其长,所提供的方法虽不同,然殊途同归,皆具有大解脱力。对于佛陀与阿姜布拉姆的忠告,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或尝试着付诸实践,但切勿过于执著。最后,愿这些超越执著、深入于心的教法能为众生带来正见、利益和福祉。... 
社会伦理 |热度 18 | 短篇H文 | 上传: 指环王 |更新时间:2024-05-29
今天是个是非不明、价值混乱的时代,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且复杂,因此更需要一些合理的行为规范。中国的传统五伦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非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强调家庭内(包括君王)的关系,而忽略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所以中国人一般而言,较缺乏「公德心」,对公益的事不太热心。有鉴于此,有些基督徒大力提倡所谓的「第六伦」──即群己关系,以弥补中国五伦观念的缺失。大体而言,社会伦理包括贫富问题、公义问题及环境问题等复杂而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牵涉到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同时也往往超乎国界,而是世界性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可以经由空气或海洋而影响到别的国家。经济及政治的动乱,也会造成国际性的难民潮。因此,社会伦理也必须有国际性的眼光来处理。...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热度 11 | 短篇H文 | 上传: 青涩春天 |更新时间:2024-05-29
范古农居士述八 识 规 矩 颂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撰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柒净依... 
林间录 |热度 25 | 短篇H文 | 上传: 上网找工作 |更新时间:2024-05-29
(宋)慧洪 著吴言生 标点  导读:《林间录》二卷,北宋慧洪撰。慧洪(1071-1128),后改名“惠洪”。俗姓彭,字觉范,号寂音尊者,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人。十九岁在东京天王寺试经得度,通《唯识》奥义,并博览子、史诸书。“览群书殆尽”,能过目不忘,并以诗名动京城。后来南归到南归宗寺参谒真净克文,嗣其法,为临济宗黄龙系传人。崇宁年间,住临川北禅院,迁住金陵清凉寺。曾一度被诬入狱,经丞相张商英、太尉郭开民等秦免,赐紫衣。政和元年(1111),张、郭获罪外谪,有人诬陷慧洪与二人有谋,诏夺袈裟,发配崖州(今海南三亚),三年之后始得归。于是弃僧服入九峰洞山,以文章自娱。后来又受诬下狱,遇赦得免。靖康元年(1126)再度剃发。慧洪能诗善属文,颇富才情,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载他所作《上元宿岳麓寺》诗有“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乡心未到家”之句,时人以“浪子和尚”称之。《四库全书总目... 
佛使比丘-人类手册 |热度 13 | 短篇H文 | 上传: 痛罚 |更新时间:2024-05-29
——从身心的学习认识佛教佛使比丘 【第一章】佛教的精神特色(佛教指出“什么是什么”)【第二章】三法印(宇宙的本然性质)【第三章】四执取(执取的驱使力)【第四章】三增上学(修习的次第)【第五章】五蕴(人类到底粘缚着什么?)【第六章】自然止观法门(随缘开悟之道)【第七章】形式止观法门(技术开悟之道)【第八章】圣者和熄灭烦恼(逐渐地脱离世间)【第九章】佛教与人类(做人的艺术)【第十章】佛教理想中的司法者(总结论述)第一章 佛教的精神特色佛教是为了明了“什么是什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程序。明了后便能如实地修行,直到不再为任何事件痛苦。... 
从六道中转生为人,各有什么样的 |热度 14 | 短篇H文 | 上传: 飘雪的季节 |更新时间:2024-05-29
地藏占察 → 地藏占察 → 互助占察 → 知道前世,对治习气。——大宝积经  知道前世,对治习气。——大宝积经从六道中转生为人,各有什么样的习气?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菩萨见实会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第二十四“外道谛听,彼人若从地狱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声嘶破,骡声、匆急声、怖畏声、高声、浅声,小心常怖,数数战悚,其毛数竖,梦中多见大火炽然,或见山走,或见火聚,或见釜镬沸涌,或见有人执杖而走,或见己身为鉾槊所刺,或见罗刹女,或见群狗,或见群象来逐己身,或见己身驰走四方而无归处,其心少信无有亲友。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地狱终来生人间。此智所知,非愚能测。... 
关于这颗心5 |热度 15 | 短篇H文 | 上传: 寻找山吹 |更新时间:2024-05-29
因此,我深思"智者自知"的教导,觉悟必须通过直接体验才会生起,研读法与律当然是正确的,但若只是研读则仍不足。在我开始修行前,对细微罪并不感兴趣,但修行之后,即使突吉罗罪也和波罗夷罪同样重要。先前看突吉罗罪似乎没什么,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到晚上就可忏悔罪过而清净,然后可能再次违犯。  不过,这种忏悔是不清净的,因为你不会停止,你并未下定决心去改变,没有防护,未认知实相,也没有放下,只是一犯再犯。  若心毫无疑惑,违犯当下就解除  就胜义谛而言,事实上无须通过忏悔罪过的例行程序。若了解心是清净的,毫无疑惑,那些违犯当下就解除了。我们尚未清净,是因为还有疑惑,还在摇摆不定。我们并非真的清净,因此无法放下,关键是未看见自己。戒律犹如保护我们免于犯错的围墙,因此必须谨慎对应。...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热度 14 | 短篇H文 | 上传: 猜火车 |更新时间:2024-05-29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道。这种孝道,是人类感性,自然的反应,亦是人类社会情感维系的基... 
佛心---禅意:幸福人生从心开始 |热度 13 | 短篇H文 | 上传: 片片 |更新时间:2024-05-29
第一部分 1.美的极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佛陀来到瓦拉那西。当他到达那儿时,他停留在城外的一棵榕树下,那是一棵很大的榕树。当时,日已偏西,阳光斜照着云朵和大地,染红了云朵也染红了大地。佛陀坐在树下,很安静很放松地坐着。夕阳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射在他身上。瓦拉那西的国王正坐着马车过来。国王拥有他想拥有的一切,拥有世界上每个人都欲求的一切。然而,他却满脸忧伤,坐着马车要去山里自杀。他拥有世上所有的一切,却要去自杀,因为他觉得很疲倦,很挫折,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无意中,国王看到榕树下很安静地坐着一个人,那个人看起来很美,身上散发出光辉。... 
龙树菩萨传 |热度 12 | 短篇H文 | 上传: 梦幻天书 |更新时间:2024-05-29
  大师名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哺之中。闻诸梵志诵四韦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字。背诵其文而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练。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相与议曰天下义理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吾等尽之矣。复欲何以自娱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四人相视莫逆于心。俱至术家求隐身法。术师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术故屈辱就我。我若咒法授之。此人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此贱法。若得之便去不复可屈。且与其药使日用而不知。药尽必来求。可以术屈为我弟子。各与青药一丸告之曰。汝于静处用水磨之以涂眼睑。则无有人能见汝形者。龙树菩萨磨药闻气。便尽知药名分数。多少锱铢无失。随其气势龙树识之。还语术师此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尽如其方。药师问曰汝何由知。答曰药自有气何以不知。师即... 
占察善恶业报经论 |热度 10 | 短篇H文 | 上传: 旅游巴士 |更新时间:2024-05-29
    默如论师 著    (一)通论  今将阐述本经,且先通论经意。    一、教兴因缘  大圣释尊,初成正觉,以至双林示寂,于中说法垂五十年。举凡小、大、空、有、性、相、顿、渐,莫不渊源于当时佛陀金口之所宣说。然而,每一教兴,固皆有其主旨,并有其因缘,儒家因材而施教育,释尊化世,悲智双运,识时知世,观机逗教,此其所以功不唐捐也。如楞严之兴起,由于阿难将入媱舍而毁戒体,释尊宣说佛顶神咒而拯救之,从而兴起楞严三昧大定之法门,以为后世学大乘者之规范。弥陀诱人以安养,金刚诲之以空寂,法华会权归实,涅槃显示佛性,此皆释尊兴教因缘也。夫此地藏法门,其兴教因缘为如何欤?盖地藏大士,于诸大菩萨中,愿力极为弘深,誓度众生尽,尤以最苦之地狱众生为所度,地狱空,而后方成佛;此种坚毅无畏精神,于末世众生,实不啻施予至高无上之安慰,此所以释尊屡赞地藏威德,而有地藏三经行世也。三经者何... 
共3587本 当前第218/225页 << <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219 220 > >>